一所村级小学的吸附力从何而来

www.maomin.org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4-10-11     来源:攀枝花日报      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  “娃儿小,这个学校离家近,我们可以安心务工,还能腾出时间忙地里的活路。”

  “老师教得好,我家孙女每次考试和镇上中心校的优生比,一点也不差。”

  ……

  近日下午,在盐边县永兴镇箐河村小学的大门口,26岁的格萨拉彝族乡韭菜坪村村民、暂住永兴镇箐河村的李长寿接到了儿子李金福;箐河村阎汪桥组52岁村民高兴国在家门口迎接8岁的孙女高琦回家,他们分别向记者表达了对儿子、孙女就读村小学的认同。

  说起箐河村小学,当地村民有很深的感情,许多70岁左右的老人都曾在这里上过学。2021年镇村区划调整前,这所学校原本是箐河傈僳族乡的中心校,有70年以上的历史。

  “镇村区划调整后,从乡中心校变成了村小,我们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,最大的难题是生源流失严重。”学校负责人杨杰告诉记者,当时很多村民都认为村小的教育质量没有镇上的中心校好,纷纷把孩子送到约15公里远的镇中心校,孩子上学不方便,家长的负担也重,很多家庭专门在镇上租房,专人陪娃读书,一度出现了镇中心校“生满为患”、村小学门可罗雀的情形。

  为实现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、读好书、吃好饭、睡好觉,在盐边县委、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下,箐河小学的困难和问题逐年得到改变。

  进入“十四五”以来,县财政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,为箐河小学修建了一栋综合楼,解决了学校女生宿舍和教师办公的问题。4年来,政府相关部门每年投入10万元,对箐河小学男生宿舍、教学楼、食堂、教师宿舍楼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加固、粉刷、翻新等,学校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基础设施只是箐河村小学改变的一个方面,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才是关键。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均衡,盐边县动真碰硬推出系列改革,以积分制为基础实施“县管校聘”,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部完成竞聘上岗,促进南北地区名教师合理流动,首次实现自县城搬迁以来南部片区与北部片区规模性“逆向交流”。

  “系列改革促进了镇中心校教师到村小交流轮岗,最近3年,有10多名年轻教师到箐河村小学各年级担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,也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,箐河村小学教师基本上进行了一次大换血。”永兴镇中心学校校长高华贵说。

  近日上午,在箐河村小学二年级一间教室里,26岁的语文老师李瑶在电子白板前,用拍手舞的方式教学生们学习《树之歌》课文,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本科学小学教育专业的李瑶是去年轮岗来的,从一年级带起了现在的班,孩子们喜欢她,她也喜欢孩子们,希望能把这个班一直带到小学毕业。与她一起轮岗来的,还有另外4名年轻教师。

  临近中午,记者在干净、整洁的箐河村小学食堂里看到,在错峰就餐的制度下,最先就餐的是幼儿班的20多名学生,几乎每个孩子都由3名老师轮流抱着在窗口打饭,5个荤素搭配的热锅菜任由选择。

  杨杰告诉记者,目前,箐河村小学从幼儿班到小学一至六年级共计147名学生,90%以上都是彝族、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学生。这几年,除了政府投入,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给予学习足够的关爱,最近3年,共计资助生活费5万多元,来自深圳的爱心人士还向学校捐赠了学习用品、床上用品、体育用品等1000余套,解决了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等。学校在抓好管理、教学的同时,还延伸教学触角,定期向周边群众家生病、残疾的孩子上门送教,最远到达30公里外、海拔2100米的岩门村桃树坪组。

  “我们新学期加大了入户宣传的力度,就是要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阳光雨露。”高华贵表示。(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龚林埔)

审核: 孙昕   责任编辑: 伍家秀